汉语中的“区”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字,如“香港特别行政区”、“深圳经济特区”、“内蒙古自治区”、“经济开发区”、“欠发达地区”、“三峡地区”等等。上述词语中的“区”在汉语中没有任何形态上的差异,也就是词语本身所表示的概念意义是相同的。但是,事实上,同样是一个“区”,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概念意义,其原因在于“区”在功能、地理位置、划分方式等方面的不同。如果译者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特点,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就难免会造成误译。
因此,我们在翻译带有“区”的词语的时候,应该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,首先搞清楚英语中用来表示“区”或“地区”的单词之间的有什么不同,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词来对应翻译汉语中的“区”。
一般来说,英语词和汉语词的语义,重庆翻译公司——西迪斯翻译总结了有以下几种差别情况:
在一种语言里有些词在另一语言里没有对应词;在两种语言里,某些词语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,其实是两回事。同一个事物、生物或概念,在某些语言中可能只用一个词来表达,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有几个或更多的词来表达;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语言里只有一两种表达方式,而在另一语言里则有多种表达方式,即在另一种语言里,这种事物或概念有更细微的区别。表示同一概念的词越多,词义就区分得越细。
英语中用来表示“区”或“地区”的常见单词area, region, zone和district就属于上述第三种现象。在“区”词语的汉英翻译过程中,误译现象比比皆是,其原因就在于译者对于上述四个单词的概念意义缺乏完整的了解,由此而来的就是望文生义,不分青红皂白,随意滥用上述四个英文单词,从而造成大量误译,最常见的一个误译出现在当前轰轰烈烈的外向型经济建设之中,把遍地开花的“经济开发区”翻译成economic development area。
毋容质疑,area, region, zone和district这四个英文单词虽然翻译成汉语都有“区”的意思,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内涵和外延的不同。比如说,我国的“经济特区”称为special economic zone(简称SEZ),而“香港特区”和“澳门特区”中的“特区”的英译是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(简称SAR),在中文中同样是“特区”两字,但是英语却分别使用了zone 和region,个中缘由自有道理。译者如果不能较为准确地区分area, region, zone和district之间在概念意义上的差异,其译文可能引发目标语读者的理解障碍,甚至引起误解。
在表示汉语中“地区”概念的英文对应单词中,area是最常见的,因此许多误译现象都表现为应该使用其它单词的地方都使用了area。简单地说,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看来,只要看见汉语“区”,其条件反射的英语对应单词就是area。
在了解了上述特点之后,我们在翻译以下带有“区”的词语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。比如:
海啸灾区 tsunami-hit areas
受灾地区 disaster-affected area
洪水灾区 the flood-affected area
革命老区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
边远地区 remote and border areas
少边穷地区 former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, areas inhabited by ethnic groups, remote and border areas and poverty-stricken areas
特困地区 destitute areas
中西部地区 central and western areas of the country
近海地区 offshore area